在這幾種里面,個人最喜歡的是朝天鍋,也就是餅卷肉,而且朝天鍋沒有肉火燒的那種油膩,也沒有雞鴨和樂的那種單調,它可以更自由的搭配,有肉有菜,還有鮮嫩的老湯。據說,這個朝天鍋是鄭板橋創造的。
在清乾隆年間,揚州八怪之一的鄭板橋在擔任濰縣知縣的時候,非常關心民間的疾苦。有一年的臘月,他隱姓埋名去市場了解民情,看到濰縣集市上的農民吃不到熱飯,他就命人在集市上支起大鐵鍋,給路人做熱飯。
鍋里煮的是雞肉、豬肚、豬腸、肉丸等肉制品和豆腐干,湯煮到肉爛的時候,顧客就圍坐在鍋的旁邊,掌鍋主廚給他們舀起熱湯,加點香菜和醬油,準備薄面餅,隨意自用,因為當時的鍋是沒有蓋子的,所以人們叫它朝天鍋了。
朝天鍋是比較大的單餅,卷著各種豬肉,有豬心、豬腸、豬頭肉、正宗的,這個正宗的是里面什么都有的。還有辣椒雞蛋、水煮蛋、土豆絲等,餅都是一樣,只是卷的東西不一樣而已,還會放點芝麻鹽。
在吃飯的時候,就會給你端上一碗用香菜和細香蔥以及芝麻鹽熬制的肉湯,還會給你上一盤大蔥,而且都是蔥白和一盤大頭菜,有的地方還會上一盤洋蔥,而這些都是免費的,只收卷餅的錢。朝天鍋的餡料里少不了撒上芝麻鹽,也就是將煮熟的芝麻碾碎,摻入適量的鹽,可以提升風味和口感,風味層次變得豐富醇厚。
朝天鍋的配菜也是不可或缺的特色,有的是蔥白,有的是洋蔥,但有一個是不可或缺的標準:賴疙瘩咸菜,這些都表現出了山東人民的無拘無束的感覺,口味清淡的寶寶不一定能享受得了。說起配湯,應該說是朝天鍋的靈魂了。煮肉用的湯沒有限制,根據個人的口味加入蔥花和香菜。
原湯化原食,這是保留了各種肉的精華的湯,讓餅卷盡一切,變得靈動飽滿。也是因為這碗湯,在享受的感覺上差別很大,區分了外賣和大廳里吃。一切都在餅中打滾,在湯中融化的東西,在口中層層綻放,化為味蕾的滿足和腹中的舒適。
濰坊過去吃的朝天鍋,在市場上很常見,露天的大鍋,煮熟的豬下腳料,無蓋的土鍋,圍坐在一起撈菜撈肉時就著大餅,喝著老湯,后來鄭板橋接手濰坊后,將朝天鍋搬進店里,掛牌出售,這是移風易俗之舉,也是文人之風,朝天鍋于是就利用了名人的效應,變得俗而雅。
在這之后,還有朝天酒席,大致和火鍋是差不多的,只是桌子的一邊有個空隙,供店員根據需要為客人撈食材用。此宴以雞肉、驢肉來煨湯,以煮整豬為主,包括豬頭、肝、肺、心、肚、腸,輔以十余種的調料和涼菜,如甜面醬、醋、醬油、咸菜條、辣椒、蔥、姜、八角、桂皮、鹽、香菜、香油、青蘿卜等,相當特別。
單餅就是用白面粉搟成薄餅以后烙熟的,在濰坊地區,這樣的單餅被很多的家庭作為主食,家里的主婦都會做。餅有單層、雙層和三頁餅,更著名的馬宋餅也屬于同一種。朝天鍋用的餅很薄,多為單層的,要求柔韌易卷。
朝天鍋是一種小吃,實際上有點像老北京的鹵煮,是用大鍋熬煮的豬下水,配上丸子、豆腐干之類的。最大的區別是,朝天鍋用的是單餅卷肉配湯,而鹵煮是直接用豬下水之類的東西把死面餅煮開,吃的時候,根據顧客的喜好,把鍋里的肉撈出來,切好放在一些其他配菜的卷上,再加一碗湯,也就解決了一餐。
而所謂的朝天鍋,其實就是餅卷肉和湯的一整套美食組合,雖然看起來這種食物很家常,但它只是餅卷上肉配上湯,看起來很好吃,于是就有了這三者的結合。但其實不是!這種單餅是山東濰坊特有的,它柔軟,有韌勁,非常的筋道。
臘肉雖然是普通的豬肉,卻要選擇豬身上最肥的部位,用幾十種調料烹制的,這肉的味道可不是一般的美味!那是世界上最好的食物,難得吃道。同時配的湯是豬肉做的湯,再配上香菜,香味濃郁,色澤醇厚,爽到極致!
正宗豬頭肉的朝天鍋食材:大豬骨、單餅輔料:豬肝、豬腸、豬肺、豬心、豬肚、雞蛋、肉丸、咸菜、蔥、蒜苗、生菜、香菜、八角、姜、香料、白糖、花椒粉1、豬骨用開水焯一下去血末,放入八角、姜和煮肉香料煮沸,撇去浮沫,加鹽、糖和料酒,煮至肉熟。
2、將蔥花、香菜、胡椒面、味精放入碗中,沖入骨頭湯,用一個單餅卷入自己喜歡的食材就可以吃了。
朝天鍋的特點是餅卷肉,吃的時候沒有鍋。那么它和北京、四川的火鍋有什么區別呢?很少有配餅的火鍋,葷素海鮮隨意煮,吃的時候可以隨意點,也可以現點現吃。朝天鍋是店家提前燉的,食材是店家配的,吃的時候用餅或者其他薄餅把燉菜包起來,吃的是熱餅熱菜,味道醇厚。
總之,天天吃朝天鍋真的不行,畢竟是高含油量的豬肉,天天吃都吃膩了,隔幾天吃一次是最合適的。朝天鍋是濰坊的特色,很好吃,不管你是吃肉還是素食,總有一款是適合你的。本人最喜歡吃的是土豆絲和正宗的,然后喝一碗免費的老湯,簡直太好吃了。如果朋友們去濰坊的話,還是可以去試試的,體驗當地的生活也是很有趣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