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原來的房子每逢雨天排水不暢,屋內容易潮濕。簽訂搬遷協議后,政府每月給我們發放1000元的租房補貼。除去房租,剩下的錢用來支付水電費也足夠了。”吳緒昌笑著說。
雙溝片區搬遷改造項目涉及2個村、433戶村民,僅用3天時間就完成了預期計劃。東城街道黨工委書記孫中強坦言,這得益于六封公開信的“保駕護航”。
“對群眾來說,搬家換房是大事,我們先后寫了六封公開信,寫明項目改善民生的作用、各戶可享受哪些政策、需要經過哪些程序,派工作人員挨戶發放、講解,讓大家了解得清清楚楚、明明白白,獲得了大家的普遍支持。”孫中強說。
說起對搬遷工作的印象,宋家溝村村民齊森勝說:“搬遷補償方案、宅基地住戶選房辦法、房屋調查摸底情況、分戶評估結果等,都一一張貼公示出來,我們第一時間就知曉了政策。”
據東城街道黨工委副書記賀志棟介紹,前期先下發了“搬遷補償方案”征求意見稿,從搬遷范圍、實施單位、評估機構、搬遷期限、補償政策等七大項60余小項細致解釋了搬遷方案的內容,全面征求群眾意見,多次修改完善后,才正式下發。
在宋家溝村村委宣傳欄內,看到了解釋搬遷補償方案的六封公開信。分別為《致宋家溝被搬遷居民的公開信》《關于宋家溝村宅基地住戶選房辦法的公開信》《宋家溝村房屋調查情況的公開信征求意見稿》《宋家溝村房屋調查情況的公開信修訂稿》《關于公示答疑和搬遷補償協議的公開信》《關于房屋騰空驗收計分及獎勵辦法的公開信》。“每個步驟、每項內容都公開透明,我們還召開村民代表大會、村‘兩委’會等進行了討論。”該村黨支部書記吳強說。
宋家溝村村民齊森海家有五口人,他想用老房子換一套140平方米的新樓房,再貼十幾萬元購置一套90平方米的老年房。“政策公開又透明,不用擔心誰分多了、誰分少了,我們很放心。”
孫中強告訴,搬遷工作是圓百姓的現代安居夢,只要把群眾的利益放在首位,真正讓百姓得到實惠,就一定能得到大家的理解和支持。“城市更新必須有好的出發點。這個‘好’只能來自‘群眾滿意’。唯有問需于民、問計于民、問效于民,才能獲得人民的認可。”孫中強說。
為此,東城街道依法科學制定搬遷補償標準,以利民惠民為價值取向,制定補償方案,并在廣泛征求群眾意見的基礎上,對搬遷補償實行統一標準,一把尺子量到底,不讓老實人吃虧、不讓違規者沾光,確保政策執行落到實處。
陽光透明,是此次搬遷工作中的一粒“定心丸”。而在搬遷工作中,一些以人為本的暖心細節更是拉近了干群關系。
谷家溝村70歲的趙文江老兩口因為不想離老家太遠,又不方便外出找房子,搬家成了難題。“我們幫你辦!”了解到這一情況,包靠谷家溝村的東城街道干部一呼百應,有的幫忙找房子,有的出車出力幫搬家。“最終在鄰村找到了一套房子,并幫著把行李運過去,老兩口非常滿意。”東城街道干部劉穎說。
像趙文江一家這樣被幫助的人還有很多。協助困難群眾和有需要的家庭搬遷、照顧生病的居民、調解家庭糾紛……搬遷改造項目一線的工作人員換位思考,針對不同情況、不同訴求,盡可能解決實際困難,把城市建設的發展大局和村民群眾的切身利益緊密連在一起,讓整個搬遷工作順民心、得民意。